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清识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。所有参与道路交通的大家假如能时时处处有一个安全意识就好了。
1.安全意识的意思
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是指道路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安全法律、法规(图1-7 ),防止交通事故,确保交通安全的心理状况。它包含遵章守法意识、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。遵章守法意识主要体目前自觉性上,为了道路交通安全能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,督促自己遵章守法,安全出行。社会责任意识是社会公德在人的头脑中的体现,把我们的行为不单纯看作是个人行为,而是把别人的生命、财产时刻放在心上。自我保护意识是爱惜自己,珍惜我们的生命和权利,能有意识地防范对我们的伤害,防止非必须的损失。
2.安全意识的重要程度
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意识,有益于提升交通安全法治观念;有益于构筑和谐交通,有益于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。
3.安全意识的培养
人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,更不是头脑中固有些,而是在道路交通参与中经过多年培养渐渐形成的。要增强社会责任感,时刻把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;要加大安全常识学习,熟知道路交通安全法律、法规和安全常识;要运用事故进行警示,认清交通事故的紧急风险,应该注意加大自我控制,维持安全意识持续稳定;要运用同化效应,相互影响,抵制不好的行为。
4.不安全意识的表现
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对行为表现具备支配用途,安全意识的强弱势必会通过实质行动表现出来。驾驶员安全意识不强的行为表现是多方面的,主要有:
(1)带“病”出车。出车前不认真检查汽车或发现汽车事故隐患不准时排除,带问题上路,埋下事故祸根。
(2)粗心大意。驾驶中吸烟、接打手机、不系安全带、双手离开转向盘、东张西望等。
(3)侥幸心理。强行超车、违章掉头、随便停车、猛插猛拐、会车不减速、让车不让速、开“斗气车”、“英雄车”等不好的的驾驶行为。
(4)尊警不遵法。没警察时就违法行驶,遇见警察就收敛。
驾驶证网